【健康傳媒 林雁茹/台北報導】2017.12.21

 

  有些小孩上課常恍神、不專心,家長以為是過動症,但其實可能忽略這些現象恐因鼻過敏造成。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在台灣,小兒鼻過敏很常見,特別是近來天氣明顯變冷,小孩更容易產生鼻子癢、鼻塞、打噴嚏等鼻過敏症狀,這些症狀與感冒初期症狀很相近,而誤認為是感冒症狀,其實是本身就具有的鼻過敏之病根引起的,這些症狀會影響睡眠,小孩上課可能因此恍神、不專心,又不停的擤鼻子,又因鼻塞呼吸不暢,氧氣不足影響發育,且無法集中注意力而學習狀況不佳,而被誤認為過動症。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傳媒 陳鴻謙/台北報導】2017.12.13

 

                賴揆上任後,拍板一例一休修法,勞工加班工時採工時帳戶概念,每個月最高工時上調至54小時。台灣加班超時的狀況時有所見,嚴重影響勞工工作品質及身體健康,過勞新聞頻傳,甚至有小感冒卻差點癱瘓的案例。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門診中常見因過度勞累而導致耳鳴、暈眩的案例,且這些健康警訊容易因工作忙碌而被忽略。

  李宏信表示,上個月在門診就遇見一名年輕上班族男性,晚上熬夜加班後,隔天起床居然站不穩,天旋地轉,無法出門上班才趕緊來就醫。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共同點都是長期熬夜、工時過長及工作壓力大,這樣的生活模式長期下來,造成身體水分代謝及內淋巴分泌發生異常,進而導致耳內循環不好、血路阻塞不通、神經壞死,就是俗稱的耳內中風,是健康逐漸衰退的症狀之一。

  急性暈眩症發生當下通常是無法站立,需要緊急就醫,針對急性暈眩症的治療,通常會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多餘的鹽分及水分,用以降低內耳淋巴液腫脹之耳內壓力。至於慢性暈眩症的患者,常常因為工作忙碌,症狀雖不明顯,但內耳生理功能逐漸破壞,導致病情惡化。李宏信說明,暈眩症在惡化之前,有許多徵兆可尋,像是耳鳴或是輕微頭暈等,當長期發生並且有惡化跡象時,就代表著內耳血路阻塞,造成血流不順暢,神經可能已經萎縮或壞死,若不趕緊就醫治療,除會引發嚴重眩暈無法平衡及正常生活,更有耳聾之危機。

  暈眩的治療需要患者長期遵守規律作息、健康飲食及輕鬆的心情,加上配合醫囑用藥,以神經滋養活化、血管擴張及增加滲透作用等藥物,促進已經萎縮甚至壞死的神經細胞逐漸恢復,至少需半年以上治療時間,才能讓整體內耳循環恢復正常。但以台灣目前勞工的工作環境來看,李醫師也呼籲,若無法改變輪班作息及熬夜加班等常態,將會降低暈眩及耳鳴患者治癒的機會,病情容易反覆不易控制。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身體健康畢竟是首要,賺錢之餘,也需想辦法改善生活作息,更需要找其他方法抒發壓力,並配合醫師用藥,以達到最佳效果。同時避免油膩食物,降低血管阻塞的可能性,更要注意不可因症狀減輕而自行減藥或停藥,應配合醫囑做完整個療程,才能有效的控制及治療暈眩症狀。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近70時張伯伯看起來身體還很硬朗,但耳朵卻漸漸不靈光,常常煮水聽不到笛音,好幾次都是鄰居前來關切才避免可能釀成的火災;走在路上時有時也會聽不見喇叭聲及引擎聲,差點導致車禍,對生活安全造成很大影響。張伯伯在女兒的陪同下前來我們宏仁診所求助,李宏仁醫師透過藥物活化內耳神經後,張伯伯的聽力終於漸漸好轉,成功重拾生活品質,也讓忙碌的家人不再擔心張伯伯的安全。

 

                 張伯伯對李宏仁醫師表示,自己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聽力退化這件事,是在旁人的提醒與注意下來發現重聽症狀,例如聽不到對方講話、雙方常常雞同鴨講、電話常漏接等。張伯伯本來認為這是老化的正常現象,因此並未積極處理,直到越來越頻繁的聽不見水壺煮水笛聲和車輛喇叭聲等攸關人身安全的危機,讓家人不得不說服固執的張伯伯前來看診。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傳媒 林雁茹/台北報導】2017.12.06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傳媒 林雁茹/台北報導】2017.11.30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傳媒 陳鴻謙/台北報導】2017.11.23

 

                時節入秋,雖然白天還是一樣艷陽高照,但入夜後,已經不再那麼悶熱,每當日夜溫差變大、忽冷忽熱的天氣型態,不少民眾因而出現眩暈、頭暈的症狀。遇到這種情況,很多人以為只要多休息就會好,但根據調查顯示,眩暈可能是中風前兆,特別是浮動型眩暈;如果眩暈症狀經常發生,之後中風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約2倍,提醒民眾不可輕忽。

  一般人可能都有過頭暈的經驗,但多半稍作休息後即可恢復正常,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影響。但眩暈則不同,通常眩暈患者本身會因感覺周遭景物明顯晃動而無法平衡,就好像時時刻刻在暈車、暈船一樣。眩暈也常伴隨有嘔心、冒汗、心悸、臉色蒼白等自律神經失調的反應,甚至有人還會暈眩到無法起床,進而影響生活。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說明,人體內耳構造是由管狀的蝸牛體及三半規管所組成,內含淋巴液且互為相通。耳鳴、眩暈之所以產生,主要是因為內耳淋巴水腫所造成,也就是俗稱的梅尼爾氏症。當內耳淋巴液過度分泌,無法即時排出體外時,只要頭部稍微轉動或晃動,管內淋巴液與管壁神經就會發生衝撞、激盪,因而造成異樣感覺而導致暈眩。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天感覺變冷,冬天真的來了,診所的病人也多了起來,忽冷忽熱的天氣果然很多人中招。這天看著一對父母拉著掛著鼻涕的小男孩看醫師,只說這感冒看了許久都不好,每天都在吃藥,也不知道是醫生開的藥治不好,還是小孩體質不好,老是在感冒。

 

小朋友看上去約三四年級,叫Lion,趕忙幫小朋友掛了號,可惜這兩天診所人滿為患,掛著兩行鼻涕的Lion在診所裡乖乖地等,讓護理師們都特別關心他。終於輪到Lion,只見Lion的媽媽直說他的感冒已經不知道多久了,每天都在流鼻水打噴嚏,上課也頻頻打噴嚏,老師覺得干擾課程,一直叫父母帶Lion去看醫生,快點把感冒治好,可是怎麼吃藥都沒有改善。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傳媒 林雁茹/台北報導】2017.11.10

 

 

                日前一對新婚夫妻,由於老公打鼾情況嚴重影響老婆睡眠,兩人因為睡覺問題吵得心力交瘁,所幸在醫師診治下,發現丈夫的打鼾問題起因於長久以來的鼻過敏,在接受鼻過敏神經截除術後,丈夫打鼾情況大幅改善,讓夫妻倆重拾幸福生活。

  收治該名患者的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鼻過敏患者因為鼻黏膜腫大,造成鼻腔呼吸道狹窄,導致呼吸不通暢,而不自覺的用口呼吸並導致打鼾問題,因此診治上須先以治療鼻過敏為主,只要將鼻過敏治癒後,打鼾問題也就能迎刃而解。

  鼻腔內之鼻粘膜腫大阻塞鼻腔內的空氣之流通造成鼻塞、鼻涕倒流及打鼾等併發症。鼻粘膜腫大的原因有鼻子因感冒發炎而粘膜腫大,會造成鼻塞、流鼻涕、鼻膿等併發症,理應感冒好症狀就消腫才對,而有人是感冒復發鼻炎腫大,而變成慢性鼻炎及鼻粘膜腫大且服藥或鼻噴劑用藥也無效,則可考慮手術切除、電燒、雷射,冷凍切除等治療方式都非常有效。但對於過敏性鼻炎其主因是因鼻內神經過度發達,不斷刺激讓鼻粘膜腫大,固病根未除則只是暫時有效,不久就復發,因此必須進行神經截除,方能達到不易復發的目的。

  李宏信指出,部分打鼾患者平時不會有鼻塞等鼻過敏症狀,只有在躺下睡覺時,鼻黏膜海綿體才會充血腫大,因而透過日常表現無法明確察覺打鼾是由於鼻子問題所引起,因此呼籲打鼾患者應尋求專業耳鼻喉科醫師進行診斷。

  鼻打鼾、鼻塞等問題皆因鼻粘膜過敏使血管叢充血腫大,故只要利用鼻過敏神經截除術,將過度發達的鼻神經切除,鼻粘膜就不會因鼻神經過度反應而持續充血腫脹增生,一旦鼻道通暢後,就不會再鼻塞,進而能告別打鼾,達到理想治療。

  李宏信說明,鼻過敏神經截除術是非常精緻的門診手術,透過電波射頻低溫熱透的方法截除神經,手術僅需10至20分鐘的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傷口微小且隱藏於鼻內,不易流血且手術無需住院,術後即能回到正常生活。根據臨床統計,術後患者可改善7至8成的鼻過敏症狀。理論上看似簡單,其實有其精密的問題且必須解決,尤其是流鼻血的併發症必須克服方能達成治療的目的。

  事實上,打鼾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變狹窄,可能因為咽喉部位的扁桃腺肥大、懸壅垂過長、舌體肥大,或是鼻中膈彎曲、鼻息肉、鼻甲肥大所致,而肥胖、睡眠呼吸中止症、上呼吸道狹窄、心血管疾病、老化等都是打鼾的危險因子。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呼籲,民眾若有打鼾症狀,應及早就醫找出成因儘速治療。鼻過敏患者若自行購買抗過敏藥物或鼻噴劑來使用,一開始或許能立即解除鼻過敏症狀,但長期下來,卻恐成鼻黏膜長期刺激與黏膜纖維化,造成不可逆病變,導致藥物效果有限、病情加重。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