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自己是因為氣候變化而感冒的Kevin,在吃了好一段時間的感冒藥後,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狀仍不見緩解,反而還更加嚴重。在李宏信醫師的診斷後,發現Kevin其實是鼻過敏,而非感冒。在接受簡易快速的「鼻過敏神經截除術」後,Kevin果然如醫師所說,馬上緩解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狀,輕鬆告別鼻過敏,讓Kevin又能重回高工作效率與優質的生活品質,更是開心的頻向同有鼻過敏症狀的親友分享。

隨著冬天變化不定的氣溫,Kevin時不時的出現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狀,本以為是季節性感冒,到了一般診所看病拿藥後,吃了一段時間後仍不見效,直到前陣子冷氣團再度來襲,冷颼颼的氣溫讓Kevin的症狀更加嚴重,甚至影響到他的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在家人建議下,來到我們診所看診。

李宏信醫師的細心診斷下,發現Kevin是因為鼻神經過度發達,使得鼻黏膜常處於充血腫大狀態的鼻過敏患者,而非一般感冒,也難怪Kevin吃藥都吃不好。

李宏信醫師向Kevin說明,其實很多人會把鼻過敏症狀誤認為感冒,主要是因為某些流感也會出現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狀,讓人一時難以分辨,而把鼻過敏當成流感治療,結果都無法緩解症狀,反而還白白受罪。

李醫師同時也表示,通常鼻過敏患者僅會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情形,且多好發於半夜及清晨;而流感患者除了也會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通常後期會出現肌肉痠痛、喉嚨痛、想咳嗽、發燒的症狀。此外,感冒有自癒傾向,就算不吃藥通常在七至十天內也可恢復健康;但鼻過敏則是會反覆出現的長期病症。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0217-2  【中時健康 王天磊/台北報導】2015.02.17

  打鼾只是睡眠壞習慣?答案是否定的!最新研究指出,睡覺時打鼾嚴重的人,發生小中風與大腦萎縮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四倍。耳鼻喉科醫師指出,國內打鼾男性越來越多,且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打鼾是健康的警訊,若是鼻粘膜腫脹所造成的打鼾,可透過手術改善,患者應及早接受治療。

  這項最新研究是來自夏威夷,研究者針對167名死亡患者進行大腦解剖,然後對照患者生前所做的相關睡眠檢查,結果發現因睡眠打鼾導致長期缺氧睡不好的病人,其罹患小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近四倍之多,罹患大腦萎縮的風險,相較能進入深層睡眠的人超出三倍。

  睡眠時若呼吸氣流遇到阻力,震動咽部組織,就會產生鼾聲。打鼾患者當中男性多於女性,其中又以體型肥胖或頸部短粗者居多。這是由於肥胖族群的舌頭相對較大,咽喉周圍的脂肪寬鬆,頸部脂肪會將舌頭往上頂,造成咽喉狹窄,當空氣通過時產生震動,形成鼾聲。

  打鼾其實潛藏著很大的健康危機,那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人在睡眠時如果口鼻呼吸氣流停止超過十秒,即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打鼾患者當中有很高的比例發生睡眠呼吸中止,而睡眠呼吸中止症是高血壓十大成因之首,所以打鼾嚴重的人應及早治療,降低罹患慢性病危險。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新年在即,俗話說「有錢沒錢討個老婆好過年」,許多民眾把握年前完成終身大事,就連天王周杰倫也在1/17於英國古堡舉辦浪漫世紀婚禮迎娶昆凌、終結單身。然而,卻也有許多民眾吵著離婚,離婚理由更是千奇百怪,近期我們診所就有一位由太太陪同前來會診的王先生,王太太因為長期受到王先生如雷的鼾聲干擾,嚴重影響睡眠品質,一度受不了而吵著要離婚!王太太索性在閨密的建議下,帶著王先生來到我們宏仁診所就診,想了解到底是為何先生的鼾聲如此之大,更希望能還原兩人的睡眠品質,以及恩愛如昔的夫妻生活。

李宏信醫師首先向王先生與王太太說明,打鼾主要是因為睡眠時,呼吸遇到阻力而震動咽部組織,因此產生鼾聲,最常發生呼吸道阻塞的部位是鼻腔、軟顎和舌根,有時鼾聲可能是因為過度勞累,熟睡時舌頭往後掉並抵住咽喉背側,而引發鼾聲;然而,鼾聲也可是身體疾病所致,如鼻炎、咽頭炎、高血壓、肥胖等;打鼾更可能是罹患呼吸中止症的前兆,也就是因不能呼吸而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當睡眠中口鼻呼吸氣流停止大於十秒,就是呼吸中止症。此症除了會造成反應遲鈍、記憶力與判斷力衰退,更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疾病有密切關連,潛藏健康危機,因此千萬不能輕忽。然而患者只要及早了解病因,透過適當方式治療,就能大幅改善。

李醫師向王先生說明,通常造成鼾聲之因,就生理構造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種為鼻黏膜腫脹,因鼻塞使呼吸道變小而出現打鼾;一種為口腔內的懸壅垂過長,因口蓋黏膜肌肉萎縮下垂而阻塞呼吸道、引發鼾聲;另一種則是因肥胖導致舌根被多餘脂肪往上推,造成呼吸道變小而打鼾。

李宏信醫師的細心診斷下,了解王先生屬於鼻黏膜腫脹類型,因為鼻塞使得呼吸道變狹小,而造成打鼾症狀。但王先生疑惑的表示自己平時並未有鼻塞症狀,不了解為何會有鼻黏膜腫脹問題?

李宏信醫生進一步解釋,其實呼吸中止症患者只有躺下睡覺時,鼻黏膜海綿體才會充血腫大,因而無法察覺打鼾是因鼻子問題所致。同時,李宏信醫師也建議王先生,若想解除因鼻黏膜腫脹所引起的打鼾,透過快速且簡易的鼻過敏神經截除術,瞄準病源─鼻病來進行根治,將過度發達的鼻神經切除,鼻粘膜就不會再因鼻神經過度反應而一直刺激鼻黏膜增生,可達到自然消腫、不再充血腫脹,一旦鼻道通暢後,就不會再鼻塞,進而能告別打鼾。鼻過敏神經截除術可說是鼻病根本治療的最佳方式,根據門診累積十餘年、千餘例病患的臨床治療,對於打鼾、鼻過敏、鼻塞等症狀的緩解,患者滿意度達八成以上,非常值得打鼾、呼吸中止症等鼻病患者參考。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0211-2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2015.02.11

  天天戴耳機,當心聽力提早退化。18歲男高中生原本聽力就比一般人差,加上近四年來,平均每天戴耳機聽智慧手機上的音樂約6小時,日前講電話突然聽不見對方聲音,趕緊就醫,檢查發現聽力已退化到50分貝以下,須 

終身戴助聽器,而正常聽力應在30分貝以內。

  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表示,近年不當使用耳機,致聽力受損的30歲以下年輕患者,約增2到3成。大聲聽耳機,耳朵長時間暴露在高分貝音量下很傷聽力。聽力受損常有異常耳鳴症狀,連講電話或一般交談聲都聽不清
楚,當出現類似的症狀時應速就醫,若逾一周未治療,恐留下永久傷害。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0206-2  【中時健康 王天磊/台北報導】2015.02.06

 

  年關將近,業績壓力大,上班族熬夜加班大增,當誘發「暴聾」。在金融公司擔任顧問的張經理,近來一連熬夜加班三天,沒想到隔天早上起床後,突然感覺耳鳴眩暈,右耳幾乎聽不到聲音,緊急就醫檢查,才得知自己罹患了「暴聾」。

  「暴聾就是突發性耳聾」台北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表示,突發性耳聾是一種感覺神經性耳聾,病人常於幾小時內突然原因不明喪失聽力,這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急症。患上這種疾病的人,大多數都是生活壓力過大,情緒過於激動,長期睡眠不足或飲食不當所導致。

  突發性耳聾主要症狀為突發性聽力下降,及突然發現一側耳朵聽不見,有時伴耳鳴、眩暈,許多人以為聽力減退,聽力喪失是老年人才有的毛病,如今突發性耳聾這種疾病主要侵襲對象,正是那些平日生活壓力過大,生活節奏過快的青壯年。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因鼻過敏而掛著大大黑眼圈的Linda,在接受「鼻過敏神經截除術」後,將造成鼻過敏的過度發達神經切除,果然如李宏信醫師所說的輕鬆告別鼻過敏,惱人的黑眼圈更是隨之淡化消失。現在Linda不僅無需濃厚的妝感來遮掩修飾,氣色健康不疲憊,過去常發生的打噴嚏、流鼻涕、鼻子搔癢症狀,更是顯著改善,生活品質、工作效率與自信隨之提升。

     身為保養品專櫃小姐的Linda,五官細緻且肌膚白皙,然而,雙眼卻掛著如熊貓般的大大黑眼圈,也因為膚色較白,黑眼圈顯得特別明顯,即便妝再厚仍蓋不住,也因為黑眼圈而總給人一股沒睡飽的疲勞感,愛美的她即便作息正常不熬夜、努力防曬美白,仍無法淡化熊貓眼,Linda更曾被顧客質疑自己所銷售的保養品效果不大而難過不已。她也曾上醫美診所打美白針,但效果無法持久且費用高。直到同事提醒她,熊貓眼可能是鼻過敏所導致,Linda才驚覺,原來自己從小到大的鼻過敏症狀是熊貓眼的元凶,因此決定前來宏仁診所求診,期望改善惱人黑眼圈。

     李宏信醫師向Linda說明黑眼圈跟眼週血液循環息息相關,而眼周肌膚是全身皮膚最薄且敏感的部位,若血液循環不佳、微絲血管滲漏或色素沉澱,瘀血色素就會明顯透出薄皮,即使沒熬夜也會有黑眼圈。

     醫師進一步說明,眼週血液須經過鼻腔,而鼻過敏患者因鼻神經過度發達,鼻黏膜常處於充血腫大狀態,因此壓迫到眼週血管,阻礙血液回流,因此使充血及血液滯留在眼周,進而造成浮腫與血液色素沉澱,所以大部分鼻過敏患者都會有黑眼圈、眼週暗沉症狀。

     李醫師建議,若想真正擺脫黑眼圈,根治鼻過敏是唯一解決辦法,透過「鼻過敏神經截除術」,將鼻腔內黏膜中比正常人還多且發達的神經截除,從根本去斬斷造成鼻過敏的源頭,就能達到根本治療,讓鼻過敏痊癒,不僅能還原理想生活品質,更能告別惱人黑眼圈,這是一般使用鼻噴劑或服藥緩解症狀所無法達成的優勢,且患者若長期使用抗過敏藥物或鼻噴劑,還可能導致鼻黏膜長期刺激與黏膜纖維化的不可逆病變,使藥效有限更加重病情!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0128-2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2015.01.28

  國內資深歌手江蕙日前宣布2015「祝福」巡演落幕後將正式封麥,據傳眩暈症纏身正是促使江蕙告別歌壇的原因之一。媒體報導,江蕙長年飽受眩暈症所苦,每逢壓力大,天氣冷,眩暈症就可能發作,苦不堪言。

  江蕙曾表示,眩暈發作時,光是低頭就會暈,必須直視一個點或躺下來才能緩解,嚴重時會一直吐,躺在床上無法動。曾因嚴重眩暈爬出房間求救,幾度擔心自己躺在床上再也起不來,所以後來在床邊安裝緊急按鈕保命。

  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表示,眩暈對一般人來說並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暈車、暈船或是玩遊樂設施、轉圈遊戲,就會導致整個人站不穩、噁心想吐的不舒服感受,而眩暈症三不五時就會發生這樣天眩地轉、噁心想吐的感受,所以常引起患者心理恐慌無助。

  「梅尼爾氏症」是引發眩暈的常見病因之一,是內耳「內淋巴水腫」所引起,主要成因為心理壓力過大、內耳微血管病變、自體免疫出問題,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病毒或細菌入侵內耳道等,內淋巴迴流受阻不易排出及吸收,導致內耳迷路的淋巴液腫脹壓力。由於發病原理,與青光眼因眼球內的房水壓力增加相似,因此梅尼爾氏症也被稱為「內耳青光眼症」,而同時併發耳鳴及重聽的二大症狀,若無治療則易復發且聽力會逐漸喪失而長久性重聽。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0123-2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2015.01.23

  冬令狂進補,當心誘發鼻過敏!台灣民間盛傳藥膳食補可改善秋冬盛行的鼻過敏,然而耳鼻喉科醫師提醒,市售薑母鴨、羊肉爐等藥膳補品,製作過程多有添加米酒、中藥及多種食材,上述熱性食物,對減輕過敏症狀有益,除非有人對藥過敏,但吃太多,則可能肝火上昇,也會中毒易小心不要過量。

  台北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指出,鼻過敏成因多,但患者中佔大多數是接觸到過敏原。而過敏原除了一般人比較熟知的透過身體四肢接觸到,或鼻子吸入,還有飲食不慎吃下肚,這些都會導致鼻過敏發作。

  一般食補藥膳多添加米酒、中藥及多種食材製作,但酒精是過敏病人的禁忌,而藥膳使用的中藥材中也可能含有過敏原的成分,業者為提昇藥膳口感、色澤及香氣,往往添加人工香料或人工色素,熱量、油脂、鹽份也高,長久食用將影響健康,誘發過敏。就營養補充的角度來說,民眾三餐均衡攝取豆魚肉蛋、蔬菜、水果等,營養也絕對足夠吃多了反而增加身體負擔,希望健康飲食,以藥膳調味搭配食譜無可厚非,期待藥膳健身是不正確,常見運動員並非靠藥物補身才健康。

  過敏性鼻炎雖無致命性危險,但猛打噴嚏10~20次,頭昏腦脹思考力減退、學生學業退步,且影響生活品質,常常就醫但成效不張,即使開刀雷射治療也常復發,病人感到難過,家長也感到無奈,因此一般也是認為鼻過敏是無法治療,僅能服藥控制症狀,但如果在「反覆發作、症狀好轉、發作、症狀又好轉」持續發炎刺激下,很容易引發慢性鼻竇炎、鼻瘜肉、肥厚性鼻甲等鼻腔結構性改變的問題,造成打鼾、耳悶症、中耳炎、耳咽管阻塞、慢性喉炎、氣管炎,甚至氣喘等,治療更為棘手複雜。

文章標籤

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